36歲的鐘士為辭去了臺北攝影師的工作,帶著妻子和1歲多的女兒回到臺灣南部老家,把爺爺70年前蓋的三合院,改成了一家有4個房間的民宿。
鍾士為的媽媽曾是臺南市的電臺主持人,收藏了4500張黑膠唱片,劉德華、郭富城等大明星都常上他家做客。
他把這些唱片都搬到了鄉下的三合院,專門做了一間18平米的黑膠唱片室,讓人可以在這裡體會舊日時光。
在臺灣南部城市高雄附近,有一個小鎮叫做美濃。它在"臺灣十大觀光小鎮"裡排名第五,作家舒國治把這裡稱為"最美的家園"。
小鎮的背後是群山,山前是水稻田和客家三合院。更有趣的是,美濃是全臺灣出產博士最多的地方,是個書卷氣很濃的小鎮。
到美濃的那一天,天下著小雨,鍾士為帶著女兒,在院子裡等我們。
士為說,小時候這裡是一片種植菸草的煙田,他喜歡跟附近的小孩一起,在高高的煙田裡玩捉迷藏,一直到某一天,覺得不好玩了,好像躲不住了,才發現原來大家都長大了。
鍾士為一家是客家人,三代人已經在這裡已經住了74年。
1943年,爺爺鍾銀真在這裡蓋了一座三合院,8個房間,還有一個煙樓。日據時代,美濃家家戶戶都種植菸草,所以每家每戶都有煙樓,用於處理菸葉。
士為的爸爸媽媽在這裡結婚,生下他之後,就去了臺南工作。5歲之前,士為都住在這個三合院裡,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最誇張的時候,這個三合院裡住了4代、20多口人,叔公叔婆都擠在一處,是個熱鬧的大家庭。
一場颱風損壞了老屋和煙樓。9年之後,士為終於下定決心,拿著100多萬臺幣的存款(人民幣20多萬),決心把祖屋改成三合院民宿。因為錢不夠,他還瞞著父母,悄悄把自己臺北淡水的房子拿去做抵押。整個房子的改造,總共花費了他300多萬臺幣(人民幣60多萬)。
民宿一共有4個房間,其中可以開放給客人預訂的是3間。
我們入住的那個週末正好趕上了強颱風,狂風暴雨,我躺在床上,擔心晚上屋頂會不會被吹跑,結果第二天醒來,房子好好的,一點沒有漏雨積水。
這是爺爺奶奶的房間,士為5歲以前住在這裡。裡面有很多檜木傢俱,都是爺爺奶奶當年從老工匠那裡買下的,士為按照以前的擺設,復原了這間房間。
這面梳妝鏡是奶奶的嫁妝,士為說,奶奶每天一起來,就要在這個梳妝鏡前面梳頭,然後去洗豬舍、下田、和燒飯給大家吃,所以奶奶坐在梳妝鏡前的樣子,是他最懷念的。
房間改造好之後,士為特地請奶奶來看了一次,本來以為她會罵自己,為什麼花那麼多錢去修一間破房間。結果,奶奶非常開心,對士為說:"哇,你怎麼可以弄得這麼漂亮!"
這是鍾爸爸年輕時跟伯公一起住的房間,有一個非常傳統的客家大床。鍾爸爸非常喜歡唸書,就把臺南家裡放不下的藏書,統統都搬到這裡,"霸佔"成自己的書房。現在,他幾乎每週都要回來,窩在這間房裡看書,整天都不出來。
黑膠唱片室,就是原來的老煙樓。18平米的房間裡,放了4500張黑膠,這些全都是鍾媽媽的收藏。
1980年,媽媽鍾蔡瑛珠考進了臺灣的中國廣播公司,成了流行音樂頻道的電臺主持人。她主持的第一檔節目《今夜濤聲》,每天晚上11:00-12:00播出,全臺灣都能聽到。
不少大牌歌手在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就來過鍾媽媽的節目,她還會在臺南的家裡做採訪。士為說,有時候放學回家,會看到郭富城、劉德華坐在家裡的沙發上。
一直到1997年離開廣播電臺,鍾媽媽一共收集了4500張黑膠唱片。80、90年代,正是港臺流行音樂最輝煌的時期,所以這4500張黑膠,每張都很驚豔。
它們幾乎全都是歌手當時提供給電臺的特別版,有的只錄了2、3首歌,有的上面還有歌手的簽名,有的甚至在編曲和歌詞上,都跟對外售賣的唱片不同,是市面上買不到的絕版。
鍾爸爸一度嫌棄唱片太佔地方,想要丟掉。鍾媽媽就是不肯,她說這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紀念,再怎麼樣也要留下。
黑膠唱片突然在臺灣爆紅。黑膠唱片在臺灣最厲害的書店"誠品"大賣,齊秦的一張黑膠,當時要賣到7800臺幣(人民幣1500元),鄧麗君1985年原版的《淡淡幽情》黑膠,在網路上被炒到超過2萬臺幣(人民幣4000元)。
士為開玩笑說,突然發現一屋子黑膠唱片變成了一屋子黃金!但他一張唱片都沒賣,全部帶到了這裡。
士為也給唱片分類:很紅的、半紅不紅的、以及不紅的歌手。我特地在"很紅的"那一檔看了看,發現這裡有蔡琴、齊豫、蘇芮、鄧麗君等人的唱片,還有臺語歌手江蕙。
來住這裡的客人最喜歡泡在黑膠唱片室,拉著士為給他們放黑膠。士為說,曾經有3位客人都點了同一首歌,那就是陳淑樺的《無言的表示》,而且3個人都聽哭了,也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主題曲吧。
我也在黑膠唱片室找到了我的主題曲,小虎隊的《青蘋果樂園》,在雨天的下午來來回回聽了4遍。
黑膠唱片儲存不易,最怕受潮,而美濃又是潮溼多雨的地方,於是士為專門賣了一臺清洗黑膠唱片的機器,定期清洗。當然,儲存黑膠最好的辦法,就是常聽。
2016年6月,士為把民宿放在了Airbnb愛彼迎上面,沒多久,就迎來了第一波客人。那是幾個法籍華人,趁著去上海工作之前來臺灣小住,一住就是4個晚上,每天爬山、騎腳踏車、放空。士為說,收到第一筆房費的那一刻還是很開心的!
後來又陸續來了幾個美國人,原本他們只想住一個晚上,因為太喜歡了,就多訂了一個晚上,甚至為此放棄了阿里山的住宿。
從士為的民宿開車10分鐘,還有一片熱帶樹林,裡面有幾千種樹木。士為說,以前不愛爬山,都是被爸爸逼著去,後來自己帶女兒來,才瞭解爸爸的苦心:無論離家多遠,都要把家鄉的美麗記在心裡。
士為以前在臺北的《天下》雜誌做過8年攝影記者。剛開始修復老房子的時候,他就臺北、美濃兩頭跑。我問他,當時為什麼不辭職?他笑著說,辭了職就沒錢蓋房子了,當時他的很大一部分薪水都是用來付工程費的。
民宿上了正軌,士為終於下定決心從雜誌社辭職,一心一意經營民宿。但直到現在,他都沒有告訴爺爺奶奶辭職的事情。美濃人非常重視子女的前程,覺得辛苦培養一個小孩讀書,就是為了有一天他能離開這個小地方,到大都市裡去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士為現在仍然定期跑回臺北,告訴爺爺奶奶是回去上班了,其實是在沒有客人的時候,回到都市"充電"。
士為說,做民宿不是光為了賺錢,其實是為了女兒:"我希望她將來回到這個煙樓的時候,可以有安全感,這裡的每一首歌都能陪她度過一個難關。"
參考資料
- 更多像這樣充滿故事的高雄平價住宿精選:精選高雄平價住宿推薦清單
- 美濃客家文物館深度導覽資訊
- 臺灣黑膠唱片文化復興運動專題報導
-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最新旅遊指南重點整理
- 老屋改造民宿的資金規劃與經營策略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