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冬日的生態旅遊正紅火。這個冬天,越來越多人走進大自然,感受特色新線路、參與消費新體驗、品味多彩新面貌。
本版今起推出「美麗中國·不一樣的生態遊」系列報道,讓我們一起出發,去尋覓山水間蘊藏的獨特魅力,感受各地因生態旅遊煥發的發展活力。
黑龍江漠河,雪地資源、觀星條件
在北紅村,體驗原生態雪地生活
門口的柴火堆、院子裡厚厚的積雪……從廣東飛到黑龍江,遊客趙芝一邊吃著麵包坊剛烤出的熱乎乎的藍莓餡麵包,一邊漫步在北紅村。
北紅村地處黑龍江漠河市。這裡三面環山,黑龍江由西向東從村子北面穿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冰雪資源,讓北紅村在這個冰雪旅遊季漸漸「熱鬧」了起來。「幽靜、閒適,在這裡能體驗到原生態的雪地生活。」趙芝說。
坐在鋪著大花布的火炕上取暖嘮嗑,享用一頓地道的東北菜;再接杯熱水,到院外來一場「潑水成冰」的神奇體驗……「冰花散開的那一刻,成就感滿滿,大自然真是奇妙。」來自北京的遊客張鑫,剛到北紅村就迫不及待在民宿門口體驗了一把「潑水成冰」,並將影片釋出到朋友圈。
沿著村間小路往西走,濱江公園冰雪樂園裡,有雪圈、雪地越野車、冰上腳踏車等遊樂專案。遊客三五成群、拖著雪圈排隊上坡,再風馳電掣般滑下,歡呼聲、笑聲不斷傳來。
踩過嘎吱嘎吱響的雪地,到黑龍江畔的觀景臺打卡拍照,是大多數遊客來這裡的必選專案。「特別是日落時,純淨的冰天雪地和金色的夕陽互相映襯,很震撼。」趙芝說,這是一次很「解壓」的體驗。
江面上,偶爾還能見到正在冬捕的村民,鐵釺有節奏地落下、銀白色的魚鱗泛著光……江水裡有鮮嫩的冷水魚,森林中也遍佈「寶藏」。村民會在入冬前上山「採山」,採摘蘑菇、木耳、山野菜等原生態食材。
「今天中午的小雞燉蘑菇,雞是飯店老闆任金紅自己養的,榛蘑也是他上山採回來的,能吃出食材的原汁原味。」張鑫開心地說。
在北紅村,每戶農家提供的食宿價格由村裡統一規定,遊客一進屋就能看到牆上掛著的選單和價格明細。任金紅說,上一個冰雪季收入就近10萬元,隨著北紅村漸漸「出名」,這個冰雪季更火熱了。
這時候來北紅村的,還有一群特別的遊客。「天氣晴朗時,抬頭一望就能看見繁星,我們就是奔著看星星來的。」天文愛好者杜娟裹緊羽絨服和圍巾,用望遠鏡瞄著北極星的方向,「如果還能看到極光,那可真是運氣『爆棚』啦!」
浙江寧海,地熱資源、康養產業
在南溪村,感受藏在森林裡的溫泉
南溪村,在浙江寧波寧海縣深甽鎮,夾在天台山和四明山之間。遠看青山連綿,近看溫泉氤氳,如果從空中俯瞰,整個村落彷彿是從森林裡「長」出來一般。
「一進村,空氣就格外新鮮。」臨近春節的週末,上海遊客華佳佳帶著父母到南溪村度假。
前不久,浙江省評選出100個鄉村生態氣候旅遊目的地,南溪村「榜上有名」。「以前夏天來避暑的不少,沒想到這兩年,冬天來旅遊的人也多了起來。」南溪村村委會副主任張長水說。
要說冬季旅遊,南溪村確實有優勢。這裡位於地熱成礦帶,有豐富的溫泉資源。漫步村中,溫泉水汽在森林中瀰漫。「我們這兒的溫泉開發利用得早,常年恆溫、水質好。」民宿經營者張軍田說,如今,村裡已建成4家酒店、16家民宿。
為了保護溫泉水源,南溪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一以貫之。「縣裡出臺地熱資源管理暫行辦法,鎮裡用上了智慧化水質檢測手段,村裡把護水寫進村規民約。」深甽鎮黨委書記胡仁杰介紹。
好山好水換來真金白銀。這幾年冬季旅遊火了,南溪村有了新方向,琢磨如何憑一池溫泉,讓遊客走進來、再多住上幾天。
溫泉催生的新業態漸漸形成。依託溫泉資源優勢,南溪村形成集溫泉康養度假、溫泉運動休閒、溫泉文化體驗等於一體的多業態發展模式,透過推進多種傳統產業與溫泉融合,推出更多溫泉旅遊消費場景。
玻璃房子、紅色步道,一家溫泉文化體驗中心掩映在綠色的山間。這裡融合星空探索、溫泉文化等於一體,更憑藉「瀑布下泡溫泉」的個性化體驗走紅社交網路。「買杯咖啡,在露天溫泉池蒸騰的熱氣中與山水瀑布合照,體驗感十足。」杭州遊客俞曉天曾在社交平臺上刷到此景、前來打卡,帶著同款照片盡興而歸。
「藉助冬季溫泉遊升溫,我們開發了風景露營、特色村咖、鄉味美食、研學體驗等,為遊客奉上一場暖身暖心的冬日度假盛宴。」張長水說。
南溪村的溫泉,帶動了深甽鎮溫泉小鎮的發展。2024年以來,深甽鎮森林溫泉熱度直線上升,實現全域全年接待遊客超過278萬人次,拉動旅遊總收入達5.78億元。
雲南昆明,氣候資源、花旅融合
在斗南花市,享受花團錦簇的冬天
陽光穿過頂棚,映出斑駁的光影。
「快來,這裡光線好!」19歲的大學生胡玉跟朋友選定了一處拍照背景。整理好頭上的花環,把向日葵和小雛菊捧在懷裡,胡玉身著長裙,對著鏡頭笑得甜美。
早在一個月前,胡玉就和朋友計劃起寒假出遊。再三考慮,她們把7天行程定在雲南,行程中就有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場(斗南花市)。
「這裡很漂亮、很出片!」胡玉說,儘管斗南花市離住宿地有20多公里,她們還是特意換上漂亮的衣服,化著精緻妝容,坐上一個小時地鐵來打卡。
走進主交易場館,玫瑰、百合、非洲菊等鮮切花插在一個個大桶裡,茶花、杜鵑、三角梅等盆栽整齊擺放,更搶眼的是大花蕙蘭、蝴蝶蘭、冬青等色彩鮮明、寓意吉祥的年宵花品類,佔據場館大半空間。蝴蝶蘭的種類數不勝數:白色、紫色、粉色、黃色……大花蕙蘭則葉長碧綠,花枝有拱有直,黃色、紅色或綠色的花朵一串串綴在枝頭,生機勃勃。
「新春花會·斗南花花市集」正在這裡舉行。花商施宏飛忙著向遊客、市民介紹,普通話和方言切換自如:「這種大花蕙蘭好養得很,開花了室內養,多曬太陽,花期還有3個月呢……」
在斗南花市賣花10多年,施宏飛接待過從各地來的遊客,「最近,光是大花蕙蘭每天就至少打包160盆。」
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讓盛放的鮮花與雲南結緣。從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到滇西北的高山草甸,不同地理和氣候環境形成的光熱組合為多樣化的植物類群提供生長基礎。40多年前,昆明市呈貢區斗南村村民試種第一株劍蘭,開啟了鮮切花商品化種植和交易的道路。而後,斗南花市從「以路為市」到規模擴大,成為交易涵蓋117個大類1600多個品種、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交易鮮切花上百億枝的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花卉交易市場。
交易市場如何成為旅遊打卡地?隨著斗南花市知名度不斷提高,不少遊客慕名前來。特別是冬日,光照充足、氣候溫暖,雲南的「暖冬遊」、花市的絢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昆明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區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趙春燕介紹,為增強遊客體驗感,斗南花市在節假日等時間還會舉辦花旅融合系列活動,旅遊人氣不斷增加。
以花為媒,斗南花市連線更遠的地方。鮮花電商主播劉玉堂每天在直播間向觀眾展示鮮花,這幾天,冬青插花等年宵花品類十分走俏。隨著物流運輸體系和花卉產業鏈不斷完善,線上下單、鮮花到家更方便快捷。「希望更多人能享受花團錦簇的冬天。」
參考資料
- 斗南住宿推薦:資深旅人嚴選十大住宿攻略
- 雲南省生態旅遊發展白皮書
- 冬季花市旅遊指南:農業部觀光局出版
- 生態旅遊消費趨勢報告:中華觀光發展協會